昌图县傅家镇花生种植历史悠久,清朝光绪年间傅家屯傅姓农家将落花生由山东济南带到傅家,并在沙土地上进行试种取得成功。
傅家镇位于科尔沁沙地南缘,沙壤土占总耕地面积的80%左右;这里处于松辽平原边缘,又不像其他风沙区土壤那样贫瘠;招苏台河干流经过这里,地下水资源丰富;当地气候寒冷、病害少,正处于国际学术界公认的花生生产“黄金带”上。
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傅家花生已于去年被确定为国家级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这标志着傅家花生产业又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在被带到傅家123年后的今天,花生已成为傅家镇的支柱产业。
傅家花生的“身世”
山东花生落户辽北,这件事说起来已经有123年了。而辽北地区从草原变成了适宜花生扎根的沙壤土,却是更加古老的一件事情。
过去,科尔沁沙地不是沙地,而是一片草原。 200多年前,辽北一带是蒙古族的游牧区域,被称作“常突额勒克”;清朝嘉庆十一年(1806年),这里取“常突额勒克”的前两字命名为“昌图”,这是今天铁岭昌图名字的由来。 “常突”,译成汉语是“绿色的草原”。后来“草原”变“沙地”,为花生“北上”埋下了伏笔。
昌图最北边的傅家地区花生种植历史悠久。据地方志记载,清朝光绪年间(1886年)傅家屯傅姓农家将落花生由山东济南带至傅家,并在沙土地上种植。
清朝末年,以傅家、古榆、长发一带为中心,就有一些居民零星种植花生,但由于20世纪上半叶我国东北地区始终处于战乱之中,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几乎停滞不前,甚至处于倒退状态,花生生产的发展也无从谈起。
当地老人告诉记者,解放后一直到改革开放前30多年的时间里,傅家花生也仅限于农民在自家房前屋后小面积种植,其用途多为自食自用或走亲访友时赠送。在那个物质十分匮乏的年代,逢年过节炒点儿花生吃,已算十分奢侈了。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千家万户,受计划经济指令性生产计划的影响,辽北农村大田播种仍以大苞米为主,但一些头脑灵活的农民开始在自家的自留地、承包田和开荒地里小规模地种植花生,尽管那时花生年种植面积不足2万亩,但农民直接拿它到集市零售换钱,迈出了傅家花生生产从小农经济到商品经济的第一步。
沙地里结出“金疙瘩”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当地农民葛金月从外地引进了第一套花生筛选设备,从粗加工起步捞到了花生产业的第一桶金。
1998年以后,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健全和农产品市场的放开,傅家农民以多年的种植经验和敏锐的市场经济眼光意识到花生产业前景广阔。当地党委、政府坚持“花生立镇”这一思路,使当地花生生产开始向产业化、标准化、工业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
我国是世界上花生最大生产国和单产最高的国家,花生平均亩产达210公斤;世界第二花生生产大国印度的花生亩产平均仅为50公斤;美国的花生亩产也只达到183公斤。而傅家花生平均亩产已经达到了300公斤。
傅家镇现已成为东北地区最重要的花生集散地之一。经过几届镇党委、政府的共同努力,花生的种植、加工、销售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成为强镇富民的主导产业。
2000年,傅家花生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富稼源”商标,并先后被评为市级著名商标、省级名牌商标。近几年,该镇花生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10万亩左右,占耕地面积的75%。年产量保持在2500万公斤以上,年交易量在1.5亿公斤以上,所产花生销往全国各地及东南亚、东欧等国。
花生品质独占鳌头
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傅家花生已于2008年被确定为国家级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这标志着傅家花生产业迈上了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
傅家花生最有名的品种是傅家白和傅家红。 2007年夏,中国沈阳生态所农产品安全与环境质量检测中心对辽宁、山东、河南等10个花生产地的白沙品种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傅家白、傅家红砷、铬、黄曲霉毒素B
1等均未检出,铅、镉、汞等有害物质含量远远低于规定指标,达到了绿色食品(A级)标准。
检测结果显示,同其他9个产区对比,傅家花生优势突出。首先是粗蛋白含量高,傅家白花生达36.9%,傅家红花生达35.8%,比其他产区高出1.9%-7.9%;其次是谷氨酸含量高,傅家白花生达到6510mg/100g,傅家红花生达到6521mg/100g,比其他产区都高;三是赖氨酸含量高,傅家白花生达到1242mg/100g,傅家红花生达到1256mg/100g。
傅家花生的品质特点,与当地的气候、土壤等各方面条件密不可分。
傅家镇位于北纬42°23′-43°29′,正处于国际学术界公认的花生生产“黄金带”(北纬40°-45°的狭长地带)上。北方特殊的寒冷气候不适于黄曲霉毒素及其他病虫害生长和繁殖,最大程度地确保了傅家花生产品的质量优势。
该镇位于松辽平原和科尔沁沙地的交会地带,土壤类型以沙壤土为主,通透性强,适应花生耐旱不耐涝的特点;另外由于沙土的特性,收获后花生表面浮土在干燥后可自行脱落,果壳干净有自然光泽,不像其他地区花生收获后还要用水冲洗;同时,由于傅家地区处于松辽平原边缘,不像其他风沙区土壤那样贫瘠,具备生产优质花生必需的土壤条件。
傅家镇境内有招苏台河干流经过,地下水资源丰富,深6米-30米,可开采量满足优质花生生产用水。
花生富民还需突破瓶颈
傅家镇的群悦花生专业合作社位于该镇的大地村,其前身是傅家镇“富稼源”花生经济专业协会。名牌商标“富稼源”就是他们申报的。
在大地村村部,记者不但看到了有名的傅家白和傅家红两个花生品种,还看到了黑花生、五彩花生等另外7个花生新品种。
针对引进新品种的问题,当地人说:品种及时更新是花生生产关键环节之一,现在农民种玉米和大豆都能得到良种补贴,何时种花生也能得到良种补贴,那就好了。
今年的严重干旱使当地许多农户花生减产达5成左右,个别的地块甚至绝收;但那些有设施农业的地块,花生产量基本没有下降。这种鲜明的对比显示了设施农业对花生种植环节的重要性,也提醒各级政府应继续加大对设施农业的投入力度。
目前,傅家镇正在筹建昌图傅家“东北花生交易中心”暨傅家花生大市场,该市场规划投资1亿元,占地面积3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23万平方米,一期工程现已初步建成,将于明年年初投入使用,从而结束傅家镇多年来有市无场的营销局面。
□记者/郭宝平(辽宁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