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的不断攀升,北京已进入夏季,而4月的菏泽之行给人留下的春暖牡丹开、无处不飞花的深刻印迹时常令人回味。作为本报记者——也是菏泽笔会的参与者,愿意和读者朋友们分享菏泽之行的美好感受。 那一片花海 4月的菏泽给人最深刻的印象莫过于雍容华贵、流芳溢彩的牡丹了。笔会第一天下午,我们观赏了令人叹为观止的曹州牡丹园,领略了中国牡丹城的风采。“花之语”、“花之韵”、“花之海”、“花之魂”、“花之情”等景区令人赏心悦目,中国牡丹博物馆(国花馆)、世界缤纷园、牡丹广场、雷泽湖、文化柱石、九色春晖等景观让人流连忘返。 园内人如潮,花似海,因为我们正逢菏泽国际牡丹花会,这是自1992年起菏泽举办首届国际牡丹花会,至今连续成功举办的第十八届花会。每届花会举办的大批经贸文化活动,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累计接待中外游客2500多万人次,贸易成交额达380亿元,累计利用外资6亿多美元,今年花会期间又推出了约300个招商项目。目前菏泽牡丹已有规模化种苗基地10余万亩,标准化生产基地4万亩,种植专业村达30多个,由菏泽农民创办的各类花卉企业已达400多个,吸纳从业人员10万人,带动花农人均增收近5000元。数据显示,2008年菏泽实现旅游收入20亿元,其中“牡丹游”收入占到40%。 牡丹是菏泽的一张名片。花开时节,菏泽市到处弥漫着牡丹花的芬芳,道路两旁、广场公园、街头巷尾、房前屋后,随处可见牡丹仙子绰约的风姿。为使牡丹花开更加艳丽,菏泽市政府加大了科技投入,与中国科学院、北京林业大学等科研单位和院校建立了协作关系,建立了牡丹资源圃和牡丹基因库,先后完成了“牡丹芍药鲜切花”、“案头牡丹培养”、“牡丹冬季大田催花”等50多项技术研究,牡丹的种植成本大大下降,推广速度成倍加快。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119枚牡丹单项奖菏泽牡丹摘取了81枚,以绝对优势夺冠。为了叫响牡丹品牌,菏泽重视商标保护,注册了“神州牡丹城”、“华夏牡丹城”和“东方牡丹城”等3个商标,目前已有1156个品种获得了国家质检总局原产地标记注册认证,为菏泽牡丹走向世界配上了国际通行证。区域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全球化营销的产业化经营之路,让菏泽牡丹声名远播,香飘海内外。 来之前就听说菏泽不仅是牡丹甲天下,这里还是有名的戏曲之乡。早在明末清初时期,菏泽的戏曲活动就逐渐发展起来,形成了以戏曲团体多,剧种多,名演员多为特点的“戏曲之乡”。中国传统戏曲的四大声腔,即“东柳、西梆、南昆、北弋”在这里都有充分的展现及融汇发展。属于弦索声腔系统的大弦子戏、柳子戏、梆子声腔系统的山东梆子、大平调、枣梆,以及在花鼓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两夹弦、四平调等民间小戏剧种,不仅保留了数以百计的传统剧目,而且唱腔各具特色,表演艺术充满浓郁的地方色彩和乡土气息。此外,这里还流行京剧、平剧、豫剧、河北梆子、曲剧、越剧、化妆坠子等剧种,真可谓百花争艳,五彩纷呈。笔会的第一天晚上,由菏泽市统计局王梅副局长等策划组织的中国信息报菏泽笔会文艺晚会戏曲专场,让我们领略了菏泽戏曲之乡的迷人风采。晚会上演员们不仅表演了豫剧、坠子、枣梆、四平调、山东梆子等传统曲目,还让我们欣赏到歌颂统计人的舞蹈、快板和独唱等精彩节目。观众们沉醉在演员们精彩表演的同时,纷纷拿出相机频频拍照,摄下一个个精彩的瞬间,好一个多彩的菏泽之夜! 那一片热土 应该说此次笔会收获最丰富的是接下来的考察参观。菏泽统计局精心安排了笔会的参观项目。每天出行参观之前,接待手册、参观路线、乘车安排等人手一份,每一个行程都紧凑而井井有条。为了便于让大家了解参观点的情况,还特别配备了新闻直播车一路解说,主持人那亲切甜美的声音伴随着我们,从定陶,到成武、单县、巨野、开发区、郓城,从乡镇派出型统计站到鲁西画院,从鲁花集团到达驰电气,从生物发电到巨润建材,从龙堌煤矿到艺达纺织,从开山公园到宋江武术院,所到之处无不令人感受着在鲁西南这片崛起的热土上充溢的“突破菏泽”的气魄与豪迈,无不令人感叹“菏泽无处不飞花”的瑰丽景象。 我们考察的第一站就是以“菏泽标准化统计”闻名的乡镇统计站。在定陶县定陶镇统计站和成武县苟村镇统计站,我们看到县领导对统计、对信息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成武县女县长杨晓玲指着统计站的办公桌笑着说,我的办公桌不比这个好。成武县的财政收入在菏泽是最后一名,但县领导深知统计的重要作用,2009年仅为县统计局正常业务经费就安排预算70万元。 目前,菏泽全市100多个乡镇全部建立了派出型统计站。统计站的人员、经费全部上划至县统计局,并招考大学生充实统计站,每个统计站至少两台计算机,并全部上联至县、市、省直至国家。看着明净宽敞的乡镇统计站办公室、整齐完备的报表资料档案,编纂的县乡统计报告等统计产品,我们深深感受到统计人员的爱岗敬业和全员标准化管理收获的丰厚果实。 菏泽的统计工作在局长张培华的带领下知难而上,他们创新统计工作模式,以有效履行统计职能为目标,改进内部管理机制,把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标准体系引入统计工作和统计管理之中,实行“统计控制论”方法,将统计管理与业务操作等内容逐项与ISO9001接轨,一步步推进,实现了统计工作争创全国一流成绩的跨越。 接下来我们参观了位于伯乐故里成武县境内的山东达驰电气有限公司。这是以生产输变电设备为主的电工电气类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拥有总资产15.5亿元,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先后荣获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中国机械500强、中国专利明星企业、中国变压器10强企业等荣誉称号。令人惊讶的是,公司的专业技术人员占员工总数的62%,与清华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沈阳变压器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单位建立了密切的人才、技术协作关系,成为清华大学的中试基地,在北京(燕郊)开发区建立科研开发基地。陪同我们的杨晓玲县长笑言:“大学毕业生想进这个厂,县长、书记的条子都不好使,必须经过严格的考试。”目前,“达驰”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和“国家新型节能产品”,分别与新疆、陕西、江苏、安徽、福建等省市区电力公司组建了合资企业,产品销售网络覆盖了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并辐射到亚、非、欧等国际市场。 冒着淅沥的春雨,我们走进了巨野县的鲁西书画院,在这个农民画家创办的画院中,我们深切感受着书画之乡的神韵。院长徐凤秋是一位面容俊美又不失干练的农民女画家,她的作品多次在国内大展中获奖。我们在她的水浒群英图、中国名媛百图、花开富贵、冠群芳等赏心悦目的作品前驻足,听她介绍着书画产业给农民带来的丰厚回报。 巨野县是中国文联命名的“中国农民绘画之乡”,书画产业是巨野的优势产业。巨野县以县书画院、鲁西画院为龙头,搞好画师培训,在各中小学开足开齐美术课,壮大书画队伍。他们大力培植专业镇、专业村,先后规划建设了书画1条街和13个书画创作基地,构建了书画产业发展平台。目前,全县有绘画专业镇4个,专业村30个,从业人员6000余人,年创作书画作品40余万幅,产值近8000万元,书画作品远销到日本、韩国、新加坡、港澳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徐凤秋指着一幅双狼图说,这幅图是她今年画的第一幅图,有位香港人出万元购买,她没舍得卖。有人不禁窃语:还是不差钱啊。 靠画画挣钱,不仅是农民生产方式的崭新变化,也是新农村建设中提高农民素质的有效途径。 在单县的开山公园舜师文化广场上耸立着单卷的雕像,由此我们了解到了单县名称的由来。单卷相传是原始社会后期东夷族中影响较大的氏族首领。才高德厚,受人拥戴,舜曾拜单卷为师,古人尊称他为单父。舜称帝后常去拜访他,并诚心要把天下让给他,单卷婉拒,舜再三逊让,单卷始终不肯接受,后隐逸深山。后据考证隐居于现江苏省宜兴县。单卷隐居后,当地的老百姓非常怀念他,于把他所居住的地方取名单父,后改名单县。 其实在菏泽,这样的历史文化典故有很多。菏泽史称“天下之中”,曾数度成为中原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菏泽是伏羲之桑梓,尧舜之故里,先为商汤之京畿,继属曹国之疆土,后建曹州之区域。相传尧、舜、禹等著名氏族部落首领主要活动在这一地区,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伊尹、军事家孙膑、思想家庄周、农学家氾胜之、经济学家刘晏、文学家温子升等大批圣贤,都出生在这里,“商界鼻祖”范蠡经商、刘邦登基称帝、曹操成就霸业、黄巢起义、宋江聚义等都发生在菏泽。至今境内仍保留着永丰塔、尧王墓、蚩尤冢、陈王台、范蠡湖、孙膑故里、秦王洞、宋江故里等著名历史景观。 到了郓城,不能不去水浒文化城和宋江武术院。郓城是中华武术的发祥地之一,民间有“水浒一百单八将,七十二名出郓城”之说。菏泽人民历来崇文尚武,郓城、单县、巨野、牡丹区 、鄄城等5县区被国家体委命名为“武术之乡”。据不完全统计,在菏泽以国家、集体办、民办公助、集体与个人联办、个人自办等形式,组建有各类武术及社团1828个,其中学员在百人以上的武术馆校36处。我们参观的宋江武术院有来自全国26个省市和美、英、韩、奥等国内外学生4000多名,设有套路、散打、拳击、跆拳道、摔跤、柔道、影视等专业班70个,文科编为从小学到高中、五年制大专共52个班。 一进武术院大门,三位好汉的雕像宋江、卢俊义、吴用就抱拳欢迎我们,在狗娃大剧场,我们观看学生们专场表演的武术和舞蹈,其中就有“狗娃艺术团”在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出的《狗娃闹春》。自从1994年《狗娃闹春》轰动全国之后,“狗娃艺术团”相继参加了迎港澳回归等国家级庆典演出80余次,并多次出国演出,为中外友好以及民间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从1985年建校至今,励精图治的宋江武术院,在国内同类学校中享有“四个第一”的盛誉:全国高考单招本科人数第一,各项武术比赛成绩第一,输送优秀运动员表演获取奖项第一,2002年被国家武术管理中心评为全国10大名武校,排名第一。宋江武术院还多次被评为全国优育先进单位,全国先进武术馆校和省级社会力量办学先进单位。 笔会最后一个参观点是艺达家纺工业园区。听艺达人介绍得知,艺达从一个设备简陋的作坊式小厂,已发展成为全国家纺行业技术设备最先进的大企业;荣列“中国家用纺织品出口百强企业”;先后荣获“全国纺织工业先进集体”、“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等荣誉称号;艺达家纺成为“中国名牌”与“国家免检产品”;2008年实现年销售收入30亿元。 走在艺达厂区洁净的道路上,站在宽敞明亮的艺达职工食堂等公共场所,抬眼就能看见醒目的鲜红大字:“谁满足于现在和过去,艺达就淘汰谁”。“你可以没有大学文凭,但不可以没有知识!”艺达人不满足于“厂里有定单,工人有活干”的现状,敢于在国际市场上与强手过招,大胆地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移、由生产型向贸易型转移发展,实施大规模技术改造。先后引进了60多台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飞梭电脑绣花机,购置了800台多头电脑绣花机、360台特宽幅喷汽式织机和480台剑杆织机及大批配套设备。从手绣到机绣,迈入了机械化、自动化生产的新时代,成为了全国同行业中技术装备最先进的企业。为加快技术进步,公司还建起了省级技术研发中心,结合生产实际创新工艺,减少工序,降低了生产成本。先进的生产设备加上一流的人才队伍,艺达正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迈着迅疾而轻盈的步伐。艺达集团还以敏锐的眼光,预感到世界经济危机的风险,提前实施了从出口市场向国内市场的战略调整,成功抵御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保持了良好的生产经营发展势头。 短短3天的菏泽之行结束了。我们处处感受到,菏泽人没有沉醉在其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中,他们以“欠发达地区”自居的谦逊和质朴,依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出了“突破菏泽”的发展战略,以埋头苦干、扎实奋进的务实精神,成就着经济腾飞、后来居上的宏伟蓝图。我们看到,菏泽人正以勤劳的双手,创新的胆魄,在这片创业的沃土上诠释着科学发展观的伟大理论。菏泽市常务副市长刘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菏泽正处在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最好时期,经济增长势头强劲,已成为投资的热土、创业的乐园。 这正是,曹州牡丹甲天下,菏泽无处不飞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