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山,第四届中国西部国际鞋业博览会上,市民参观鞋架上的鞋子 记者 欧阳祖兵 摄
“我们每个重庆人,每年人均要穿两双璧山鞋。”璧山县委书记邓达举近日告诉记者,号称“中国西部鞋都”的璧山县,仅仅一项皮鞋产业,就养活了县里四成的老百姓,一双正宗的璧山鞋已成为这座新兴工业城市的代名词。然而这座城市的“野心”远不在此,璧山县正计划用5~8年时间,将该县打造成为中国西部汽摩之都、中国西部鞋都、重庆消费电子之都和重庆兵工城的“三都一城”,使之成为重庆的“工业心脏”。
高考落榜生如今身家上千万
“全靠做皮鞋,我才有了今天的成就。”王继子是璧山县继仁鞋业有限公司的老板,这个45岁的中年人显得非常谦和,谁能想到以前因为高考落榜转学皮鞋工艺的他现在已是千万身家的“鞋帮”老板。
1983年,当时19岁的王继子高考落榜,心情苦闷的他在家呆了足足一个月。在父母的开导下,他振作精神,选择了一个完全陌生的行业——制皮鞋。“刚开始我就是一个普通的鞋匠学徒。”王继子说,那时候在一间租来的十多平方米房子里,他开始学习设计画图、划料,既当帮工又当底工,虽然条件艰苦,但对做鞋的质量不敢马虎。
经过几年的累积,王继子用积攒下来的积蓄建了一家鞋厂,由于业务不断扩大,他已不满足于小厂的成绩。2006年5月,第三届中国西部鞋都博览会在璧山召开,王继子果断地在中国西部鞋都工业园区置地30亩,扩大了生产规模。到现在,他的公司日产皮鞋3000多双,职工200余人。
工业兴城全家成了“城里人”
“像我这样的老板,在璧山还有几百个。”王继子说,近几年政府加大了对鞋商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在政策优惠上,一个建设手续半小时就可以搞定。
王继子告诉记者,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他将乡下的不少亲戚朋友都接到城里来住,现在全家是城镇户口。记者了解到,璧山县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从一个山沟沟里的农业小城摇身一变成了年产值113.5亿的工业大县,工业的兴盛带动了城乡居民的流动,不少乡村的居民纷纷举家来到城里打工,更多的投身于制鞋大军中,为“鞋都”的发展出力。
每个重庆人年均两双璧山鞋
现在,璧山作为中国西部鞋都,“鞋帮”的规模不断扩大,2003年1月,作为“中国鞋王”的奥康集团签约投资璧山,对当地鞋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也让“鞋帮”老板们感到了压力,到2007年,璧山县共有500余个鞋业产品注册商标,10余个获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重庆名牌产品等称号。璧山县鞋业办公室副主任曾红告诉记者,现在该县皮鞋年产量7000余万双,也就是说每个重庆人年均要穿上两双璧山鞋,这也让璧山人感到由衷的骄傲。
随着鞋业的迅猛发展,也带动机械加工业、建筑建材业形成璧山工业经济三大支柱产业,制药业、食品加工业、光电制造业等新兴产业也迅速崛起。据介绍,目前璧山正计划用5~8年时间,建设成为中国西部汽摩之都、中国西部鞋都、重庆消费电子之都和重庆兵工城的“三都一城”。
交通支撑
璧山明年十分钟可到主城
“璧山面临的机遇还需要交通的支撑。”璧山县委书记邓达举告诉记者,1994年,成渝高速公路通车,经过璧山青杠,使得由主城到璧山从3个多小时缩短为40分钟。
璧山交通局副局长谢永胜说,现在璧山计划进一步缩短与主城的距离,其中璧山至大学城的隧道最迟明年国庆通车,届时可实现4分钟到大学城,十多分钟可到沙坪坝三峡广场。即将动工的成渝城际铁路干线也将穿过璧山腹心区,同时,璧山还计划在南端打通隧道直抵长江,增加水路运输方式。未来的璧山将承载更多的机遇和发展!
记者 邱竹 实习生 朱堂宗 采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