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您当前位置 >> 新闻中心 >> 商标知识 |
从《读者文摘》到《读者》
——中国期刊与商标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今天,走到北京城任意一个报刊亭前,基本上都有几十种期刊可供挑选,其中一定有一本叫《读者》。老读者可能还会记得,十几年前,她的名字是《读者文摘》。从《读者文摘》到《读者》,中国期刊与商标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 1981年4月,《读者文摘》在兰州问世,也引来了美国同名杂志《读者文摘》的关注。1982年初,美国的《读者文摘》写信给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要求兰州的《读者文摘》改名。由于当时中国没有加入国际版权组织,也没有人有处理这类事情的经验,信转到编辑部以后,编辑部回信表示了拒绝。当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生效,美国《读者文摘》当即为中文“读者文摘”四字进行商标注册,并于1982年12月30日被我国国家工商局核准。 80年代中期,美国《读者文摘》又要求中方停止转载他们的文章并质疑了兰州《读者文摘》使用“读者文摘”四字的合法性。1989年,兰州《读者文摘》提出“读者文摘月刊”的商标注册申请,并悄悄使用在杂志上。在公告期的最后期限,美国《读者文摘》提出异议。 当时,美国《读者文摘》中文版在中国内地的发行量只有500本,而兰州《读者文摘月刊》的发行量是200多万。但是美国《读者文摘》毕竟是有着几十年历史的老牌刊物,不仅创刊在前,在世界各国的影响也比较大。即使没有这起纠纷,美国的《读者文摘》在很多国家都有版本,如果我国的杂志要发展,将来走出国门也会遇到这样的麻烦,这显然不利于一份发行量已经达到二三百万的期刊的发展。 因此,尽管国家工商局很快就收到了兰州《读者文摘月刊》的答辩书,兰州《读者文摘月刊》还是做出了更名的决定。 经过一番征名活动和宣传,1993年7月,《读者》便诞生了。同时读者杂志社抢在美国《读者文摘》之前进行了“读者”商标的注册申请。 今天,《读者》已经成为我国发行量最大的文摘类期刊,由月刊变为半月刊,并推出了盲文版和子杂志《读者》乡村版。这次名称之争正在被人们淡忘,也许这也意味着《读者》在被更多的人所接受。(新京) |
|
|
|
|
|
|
 |
|
|